近期,广州南沙区总工会发布了第七期“职工乡村游,助力百千万”职工乡村游活动星富优配,报名持续火爆。
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,职工乡村游活动已连续开展六期,累计推出75场活动,覆盖全区10个镇街及公安、卫健、机关、执法等多个系统单位,吸引3621名职工参与,众多职工被成功“圈粉”。
经过半年的运营积累,活动交出了亮眼答卷:职工满意度达96%、单场短视频点赞量峰值超420次,传播量超120万,成为南沙工会服务职工、赋能乡村振兴的闪亮品牌。
线路成网与精准服务,解锁职工多元需求
活动能收获高参与度与高满意度,在于其以职工需求为导向,不断优化产品供给与服务模式。
起初,职工乡村游活动仅设了2条示范线路,为进一步满足更多职工兴趣偏好,南沙区总工会多次开展实地调研,深入考察整合区内景点资源。截至8月底,已形成涵盖“自然风光、生态农业、非遗传承、红色教育、科技田园”五大主题的11条精品线路,构建起全域联动、主题鲜明的乡村游产品体系。
其中,“横档岛·海防遗址线”“横档岛·前锋水乡联动线”因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与海岛生态体验,每场报名火爆,被基层工会誉为“红色教育首选线路”。“香云纱非遗·星海文化线”“云纱星韵”等文化沉浸式体验也广受好评,让职工在行程中感受南沙文脉。
“这次去了香云纱作坊,亲手体验了‘过乌’工艺,才知道原来南沙还有这么精湛的非遗技艺。”参与者小李表示,活动一整天参与下来,压力全没了,还增长了知识,真希望每年都能参加。
星富优配
除了线路的丰富化,服务模式的精准化也让活动更“接地气”。近半年来,南沙区总工会创新采用“区级统筹+基层点单”模式,推动活动精准对接一线职工需求。在镇街层面,截至8月底,龙穴、黄阁、东涌等10个镇街共承办23场活动,1068名职工实现“在家门口上车、家门口放松”;系统层面,公安分局、区直机关工委、卫健委、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专场4场,200名干警、公务员、医护人员、执法队员在繁忙工作间隙走进田园,在自然中舒缓压力。
此外,结合2025年船海产业人才培育工程,针对船海制造等密集型产业职工的工作特性,南沙区总工会于8月启动了“船海产业专场计划”。
目前,该计划已为中威复合材料、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、广东粤新海洋装备等企业开展3场定制化活动,组织150名技术骨干赴横档岛炮台开展红色教育,汲取奋进力量。后续专场活动将于9月至11月期间陆续开展,持续传递“工会温度”,切实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与归属感。
闭环管理和提升品质,职工满意度超95%
为确保活动安全、有序开展,活动严格执行“四方会审”机制,覆盖线路安全评估、活动内容定制、保险全覆盖及定期回访完善;同时建立评估反馈机制,及时回访职工疑问,定期推送问卷星调研,3月至8月累计回收有效问卷427份,提炼优化建议12项,职工满意度超95%。
广东粤新海洋装备的职工张先生坦言,平时多在船上、厂里、案头,难得静下心来感受南沙的美。第一次从船台踏上炮台,历史与现实交汇,强国复兴的责任感油然而生。
调研数据显示,96%的参与者认为活动“有效缓解工作压力”,93%表示“对南沙乡村资源有了全新认知”,87%明确表示“愿意再次报名或推荐给同事”。
“‘职工乡村游’不仅是一次放松之旅,更是一次凝聚人心、赋能乡村的双向奔赴。”南沙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一线职工从忙碌和疲惫中走出来,重新发现南沙之美;活动也为镇村带来了稳定客流和品牌曝光,不少职工从活动“参与者”变成“传播者”,助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落地见效。
下一步,南沙区总工会将持续深化职工乡村游品牌活动,联动资源、优化线路、丰富内涵,扩大覆盖面与影响力,让更多职工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休闲服务,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工会动能。
撰文:梁诗婷
通讯员 陈胜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